11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七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群英厅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北大科学技术协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共同主办。
论坛合影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校科协秘书长刘德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霍晓丹、党委副书记魏姝,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妍,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伊成器,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宋晨,创新创业课程负责人裴剑锋,燕缘创投总经理李军,科络思生物创始人陈南,福建省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北大科技开发部挂职副部长)谈振军,华为终端小艺多模态算法专家丁廉,以及各界代表250余人参会。论坛由2023级博士生孙皓楠主持。
姚卫浩在开幕致辞中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他介绍了科技开发部构建的全流程成果转化体系与生态,期待论坛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刘德英在致辞中指出,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创业者的精神特质,包括全情投入、责任担当与顺势而为的格局。他系统剖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多种路径,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提出应构建多元协同的培养体系,通过实践平台对接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系统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在主题报告环节,伊成器介绍了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建设进展与人才战略。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国际先进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与科研组织模式,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两级转化体系。研究院已汇聚包括多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科研团队,系统推进产学研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
宋晨分享了“AI驱动的计算生物教学未来课堂”创新实践。课堂以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为核心案例,构建“师-生-机”三元交互下的“提出问题-学习知识-探索发现-实践成果”的完整教学闭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从科学问题提出到实践成果生成的全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丁廉介绍了小艺-鸿蒙系统级AI助手的核心优势和一系列创新功能,分析了大模型AI智能体面临的关键挑战,介绍了团队研究方向和课题,并期待优秀学生加入,强化“1+8+N”全场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成果展示环节,陈南介绍了科络思生物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及创新药物研发实践。该公司是国内首家以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核心的新药研发企业,其技术平台突破活细胞内蛋白质靶点药物筛选的关键瓶颈,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李昊轩分享了“因果启发的推荐算法及落地应用”的创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已在多家互联网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中成功应用,展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前景。马健文以“AI赋能健康管理:超级个体的交叉创业之路”为题分享了创业心得与成长历程,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创新创业思路。

圆桌对话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刘德英、裴剑锋、李军、谈振军、丁廉从不同视角,围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校地合作机制、AI领域实践等议题进行交流对话。
霍晓丹在总结中表示,面向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青年学子将学术理想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践成果,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