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5年度第四届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合影
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主任、北京大学汤超教授,北京大学程和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光灿教授,南京大学祝世宁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副主任付雪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学位管理处处长德吉夫,科学技术部五司干部陈媛,四川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贺羽出席会议,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罗光春主持会议。
胡俊向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为交叉学科发展、学科交叉合作搭建了常态化沟通桥梁。电子科大高度重视原始创新与前沿探索,立足电子信息学科优势,聚焦前沿交叉方向开展交叉协同研究,涌现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队伍。学校愿与各兄弟院校、研究机构携手并进,共同拓展学科边界,促进交叉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成电力量。
汤超感谢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他表示,自2020年12月由韩启德院士倡议发起以来,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在各成员单位的协同推进下,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学科交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战略纽带与协作平台。年会作为该联席机制的重要载体,实质上是推动我国学科交叉“学术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高端对话平台。他希望,大家通过联席会构建更加畅通的对话协同机制、凝聚更广泛的学术共识,产生群体效应,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学科交叉生态的不断优化。联席会秘书处将作为各成员单位的战略协同伙伴,以服务学科交叉为核心,成为助推国家战略实施与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环节,罗光春主持并邀请郭光灿、祝世宁、程和平、汤超围绕交叉前沿科技体制改革及人才培养进行了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学科交叉是应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挑战的必然选择,学科交汇既激发科研新思路,也为原创成果提供广阔空间。罗光春就学科交叉与交叉研究重要性向院士们提问,引发深入讨论。汤超结合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实践指出,重大原始创新常诞生于学科交汇处,交叉科学部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制度化支持,并鼓励他们敢想敢干、深入钻研,实现原创突破。郭光灿以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为例,强调学科交叉能够孕育全新科研方向——量子人工智能,有望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式变革。祝世宁结合南京大学建设经验表示,高水平交叉探索需坚实理科基础为支撑,紧密面向工程和产业需求,通过体制创新和人才引进推动理工深度融合。程和平以生物医学为例指出,生命科学复杂性决定其与数学、物理、信息等领域紧密相关,数字化结合催生“数字生命”,有望带来跨越式影响。在交叉型人才培养方面,4位专家均强调:需重视基础训练和跨学科知识积累,依托大项目实践和持续交流机制提升科研能力,并在制度保障和开放平台下鼓励青年探索创新。专家们认为,学科交叉不仅推动科学发展,也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实践机会,为科研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还设置了专题报告和主题报告环节,付雪峰以“交叉科学——谱写学术创新交响乐”为题介绍了基金委交叉科学部设立背景、学部定位和最新政策,季铮锋、王曾晖围绕量子计算和纳米器件研究作专题报告,陈凌懿、邵永平、陈棋、龚新奇4位交叉研究机构负责人围绕交叉人才培养、交叉队伍组建、交叉科研平台建设作主题报告,分享了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交叉领域的经验和做法。
会议还进行了2026年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的竞办申请报告,经会议投票表决,2026年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将由南开大学承办。